中关村论坛开幕当天,50位在国内外科技成果转化领域具有突出影响力的专家学者,发起了“中关村科技成果转化50人论坛协作机制”。该机制旨在共同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,打造科技创新与产业化生态体系,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。
科技成果转化是发展新质生产力、提高国家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。2014年,北京明确了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城市战略定位。十年来,北京出台多项政策措施,让论文从“书架”摆上“货架”,技术从实验室走向市场,科技成果转化成了实实在在的生产力。
2023年,北京市技术市场保持平稳增长态势,技术合同认定登记实现“双突破”,认定登记技术合同总量首次突破十万项,2023年成交额突破8000亿元大关,达8536.9亿元,相比于2014年的3136亿元,增长172.2%。
在北京,科研和产业正“双向奔赴”。
“速度太快了。”北京工业大学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副教授纪姝婷口中的速度,指的是团队研发工业机器人肘关节核心技术RV减速器摆线齿轮的速度,也指核心技术变为产品的速度。
长期以来,纪姝婷团队一直与摆线齿轮“较劲”。她解释,在我国工业生产线上,
能挑大梁的工业机器人往往需要负重50公斤以上,而这些“顶梁柱”的肘关节必须要用到RV减速器,RV减速器的核心则是高精度、高效率的摆线齿轮。